查看原文
其他

42年前的今天,宜昌迎来重要的“逆天改命”

白龙岗纪事 白龙岗纪事 2023-03-09


42年前的今天,宜昌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改变宜昌命运的大事。

1981年1月3日,我国水利史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拉开序幕。奔腾不息的长江,第一次按照人们的意志从开闸的泄水闸滚滚东去。

中国人首次“截断巫山云雨”,实现在万里长江上建造大坝的百年梦想,同时也带来了宜昌这座峡江小城“三级跳”的第一次机遇。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后来在宜昌还建成了世界第一坝——三峡大坝。

2022年12月20日,随着白鹤滩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在中国人第一次截断长江的42年后,中国已在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中华民族开发长江的梦想,始于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首提兴建三峡水坝的设想。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首提兴建三峡水坝设想。

1919年,英国工程师波韦尔来长江考察,并提出了《扬子江三峡水电开发意见》。

1929年,国民政府水利部长陈湛恩在《扬子江水道月刊》上发表《扬子江最近之情势及整治意见》,这是中国第一个开发三峡水电的初步设计。

1944年,美国水坝专家,被誉为“世界水神”的萨凡奇博士甚至冒着被日军攻击的危险来宜考察三峡,编撰出《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萨凡奇计划让世界都瞩目长江宜昌段。

▲萨凡奇考察长江三峡

而谋划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则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长江三峡的关注和考察。

1956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里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乘“江峡”轮考察了长江三峡工程坝址。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主席乘“江峡”轮视察长江三峡。

1958年3月和1960年5月,周恩来总理和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分别实地考察了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

1960年5月1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查看钻探的岩芯。

1970年12月16日,周总理在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厅听取了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委会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汇报。

一周后,12月24日,周总理报告毛主席,认为“四五”计划中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可行的。 

12月26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上作了重要批示:“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于是,作为三峡工程的副坝,为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开始建设。

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对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示。

1981年1月4日下午7点53分,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戗堤胜利合龙,从开始到合龙仅仅用了36个小时零23分。

▲1981年1月3日至4日,历时36小时23分,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创造了腰斩长江的世界奇迹。

《宜昌日报》当时报道:长江江宽、水急、流量大。我国过去在黄河三门峡截流,最大的流量是每秒2030立方米,而这次是每秒4720立方米。这次截流,设计和施工都面临许多没有经历过的考验,截流设计的合龙时间是13天。

大坝合龙得这样迅速,这样干净利落,而且从设计到施工,除部分施工机械外,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长江这样大流量的大江上顺利截流,这在我国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人在长江兴建大坝的百年梦想首次实现。

1981年5月23日,27孔泄洪闸下闸蓄水。


从最初的百年梦想到新中国的领导人讨论长江水利开发时,一开始只有三峡大坝,并没有兴建葛洲坝的计划。先上葛洲坝,是彼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经历多次考察讨论后,做出的稳妥选择。

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958年,中央在南宁召开会议听取三峡工程的意见,会上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林一山与时任水电总局局长李锐两人分别提出了赞成与反对的意见。

在当时赞成上马的声音居多的形势下,李锐提出国家财力负担与当时水电与火电的性价比问题,地质条件、多级船闸、电站机组及施工等工程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受到了与会的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毛主席发言:讲了还不算数,你们两人各写一篇文章,不怕长,三天交卷。三天后两份详实的报告交到会议,南宁会议当时为三峡工程按下了缓进键。

1970年,有关人员提出了先上三峡还是先上葛洲坝工程的问题,周总理考虑,三峡工程规模大,一下子恐难上得去,不如先做一个低坝,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湖北省向中央写了“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议”,当年8月中央定了下来,毛泽东主席12月26日批准葛洲坝工程上马。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誓师大会暨破土奠基。

1970年12月30日,万里长江第一坝——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为纪念毛主席1958年3月30日视察长江三峡,工程代号为“330工程”。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誓师大会暨破土奠基。


开工典礼在宜昌市郊的绵羊洞河滩上举行,由水电部、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组织的一支8万多人的建设大军,参加了誓师大会。会场上口号声、欢呼声、鞭炮声,响彻云霄。在那段特殊时期,承载着中国人梦想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依靠简陋的机械,凭借肩挑背驮和激情四射的人海战术仓促上马。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场景

1977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葛洲坝的建设要抓紧。”他几次批示,要解决葛洲坝的物资供应,要让葛洲坝“吃饱喝足”。水电部、国家建委相继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抓紧葛洲坝建设的报告”,使得葛洲坝工程建设的资金、材料、设备很快得到落实。中央领导的关怀,极大地鼓舞着葛洲坝建设者的干劲,加之设计条件越来越好转,工程建设日新月异。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场景

1981年1月3日,大江截流戗堤胜利合龙,当年还实现了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从此,历史翻开了长江为人民造福的新篇章。

1988年底,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建成,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一年竣工。

1989年1月3日,新华社报道: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宣告建成,这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历经整整18个春秋。

▲1991年11月27日,葛洲坝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葛洲坝工程创造了多项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建设史上的奇迹。

葛洲坝拦江大坝长达2.5公里,当时混凝土用量比载入吉尼斯世界之最的美国大古力水坝还要多200多万立方米。葛洲坝设置了3座船闸,在大江建设了一号船闸,在三江建设了二号和三号船闸,一次可通过万吨级船队。一号船闸高度达20层楼,是世界同类机组中最大的。船闸的每扇门叶重600吨,相当于12层楼高,有“天下第一门”之称。


葛洲坝水力发电厂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发电厂,在世界径流式水电厂中名列第三。电站年发电量达15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原煤1020万吨。仅发电一项,在1989年底就收回全部工程投资。

葛洲坝水库回水110至180公里,淹没了三峡中的21处急流滩点、9处险滩,因而取消了单行航道和绞滩站各9处,大大改善了航道,使巴东以下各种船只能够通行无阻,增加了长江客货运量。

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的兴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她锻造出的水利建设金牌队伍“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不仅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屡建奇功,而且驰骋于世界各地,为人类水利水电事业奉献着智慧和力量。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宜昌抓住葛洲坝工程兴建的机遇,实现了城市的第一次大振兴、大跨越。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鸟瞰。资料图


这20年间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40倍;城区人口由17.2万迅速增加至44.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5平方公里发展到32平方公里。东山大道、沿江大道、滨江公园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成,完成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大跨越。

“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在宜昌形成了融江、峡、城、坝于一体的独特风景,奠定了宜昌志建三峡、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实现三次振兴的基础。


文|东明 通讯员|程锡勇
图片由宜昌市档案馆提供
编辑|邓诗棋  编审|欧红平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白龙岗纪事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万水千山总是情

喜欢就奖励岗岗一个“”和“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